查看原文
其他

人类首次!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!传回首张月背近照

厦门日报社/ 厦门日报 2019-07-27


今天上午10点26分,“嫦娥四号”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.6度、南纬45.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,并通过“鹊桥”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,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。


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,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,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。 




100秒视频告诉你:嫦娥四号是如何探月的↓


嫦娥四号为何着陆月球背面

五大原因详解


12月8日,嫦娥四号向月球背面奔去。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,原本不在探月工程“绕落回”三部曲计划内的嫦娥四号被科学家“安排”去了月球背面。


原因一:月球背面着陆前所未有

月球背面那么大,科学家想去看看。


从上世纪50年代起,人类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已经有100多次。


“但是从着陆就位探测来说,月球背面一次都没有。”邹永廖表示,“嫦娥四号一旦成功,标志着国际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着陆和巡视探测,这是创造历史的重大成就。”


邹永廖介绍:“无论从物质成分上、形貌构造上,还是岩石年龄上,月球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的差异。”


比如,从成分上看,月球正面大约60%的面积,都被一种名为“月海玄武岩”的岩体覆盖,而背面则几乎是另一种岩体——“高地斜长岩”。


同时,月球上22个月海中19个较大的月海都分布在月球正面,而月球背面只有东海、莫斯科海、智海等3个很小的月海;从形貌构造上看,月球背面撞击坑的密度明显大于正面;从年龄上看,月球背面则都是更加古老的岩石。


原因二:艾肯盆地——人类从未去过的“处女地”

原因三:背面岩石更古老


“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。”邹永廖说。对科学家而言,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。嫦娥四号前往艾肯盆地,必将获取更古老岩石的信息。


邹永廖表示,从时间维度上,如果我们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,将对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大有帮助。


原因四:揭开“39亿年撞击高峰”之谜


艾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,深度约12公里,90%以上分布在月球背面。“这是目前所知整个太阳系最大、最深的盆地。”他表示。


对艾肯盆地开展探测有可能揭开“39亿年撞击峰值”的科学之谜。


此前,科学家从太阳系撞击历史中发现一个奇特的规律,在地球、月球形成的46亿年历史中,撞击密度、频度和力度最高的时候,并不是最初的46亿年,而在39亿年,其原因困扰科学界已久。


“据科学家初步分析,艾肯盆地可能就是在39亿年撞击产生的。”邹永廖表示,“嫦娥四号到这里精细探测,也许会为我们打开‘39亿年撞击峰值’这个科学之谜的一扇门。”


此外,科学家为月球车探测艾肯盆地专门设计了一条“路线”,能够获取地形地貌、物质成分及浅层结构等信息,将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月球“综合地质剖面”。


“这将对了解这个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和细节做出重大贡献。”邹永廖说。


原因五: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空白


嫦娥四号将到达的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观测场所,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的空白。


天文学上,不同频段的电磁波代表着来自宇宙的不同信息。目前,传统光学、红外及射电等波段的天文观测已得到长足发展。


由于屏蔽作用,在地面上无法开展低频射电的观测。


同时由于地球电磁环境的原因,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不理想。


邹永廖指出:“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,在那里开展低频射电探测,全世界天文学家都很感兴趣。”


在天文学家看来,能够在月球上开展低频探测,将在太阳爆发、恒星形成、星系演化及宇宙早期状态等科学问题有新发现。


据了解,围绕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探测,欧空局曾制定过详细目标,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。


“中国探月工程率先实现这一目标,我相信在科学上会有很多产出。”邹永廖表示。



习近平:祖国必须统一,也必然统一

好消息!正式取消!这些证明大家都不用办啦~


壕!本土“点餐王”一年花了近16万,厦门人买它买成全国第三……

标星+置顶厦门日报

一秒找到日报君


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▼


来源:人民日报、新华视点、中国科学报

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厦门日报App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